突圍方能重生——廈門英才學校優質特色發展之路探索
(發布人: 發布時間:2012-03-06 16:41 點擊量:24428)
突圍方能重生
——廈門英才學校優質特色發展之路探索
“鳳凰經歷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驗,獲得重生,并在重生中達到升華,稱為鳳凰涅磐”。 ——題記
當時間的車輪駛入21世紀第二個10年,政府加大了發展公辦校的投資力度,特別是今年的兩會上,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教育投入4%”的承諾,這無疑對民辦校形成了更強有力的沖擊,民辦校的生存與發展面臨著更嚴峻的考驗。民辦校如何實現突圍,如何實現可續持發展,這是每所民辦學校必須應對破解的問題。
先讓我們的目光回到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建立,“科教興國”戰略和發展“素質教育”口號的提出,使社會力量辦學和民辦教育成為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的內在需求和動力,并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教育體制改革的步伐加快,社會力量辦學出現了一個高潮,呈現出方興未艾的發展勢頭,現代民辦學校,如雨后春筍般快速崛起。
與公辦學校相比,民辦校的優勢在于辦學的多元化、個性化和精品化,它可以滿足不同類型群體的教育需求。但時至今日,隨著形勢的發展,受以往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民辦校成了應試教育的翻版,成了公辦學校的“預備隊”。而多元化、個性化和精品化這些特色在許多民辦學校并未體現出來。許多民辦學校仍然沒有擺脫公辦學校管理模式的影響,管理觀念落后,缺乏辦學特色,單純地依靠與公辦學校比升學率來謀求發展,偏離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品牌和特色建設上缺乏深刻的文化內涵,流于形式,最終銷聲匿跡。
現在理性反思這一現象,由于最初準入不嚴,管理不力,加之民辦校整體呈現良莠不齊、素質不一、社會認同較差的現狀,由此給民辦學校發展直接帶來一系列困難。究其原因,種類繁多